Kaiyun(中国)官方网站-体育竞技领航者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关于印发广西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新造林和低产林改造项目检查验收办法(2025年修订版)的通知((桂林规〔2025〕1号)—Kaiyun体育官方网址登录入口

NEWS开云新闻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关于印发广西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新造林和低产林改造项目检查验收办法(2025年修订版)的通知((桂林规〔2025〕1号)

2025-03-11 02:59:09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关于印发广西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新造林和低产林改造项目检查验收办法(2025年修订版)的通知((桂林规〔2025〕1号)

  当前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政策文件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关于印发广西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新造林和低产林改造项目检查验收办法(2025年修订版)的通知((桂林规〔2025〕1号)

  为进一步加强油茶项目检查验收工作,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和成效,经2025年自治区林业局第1次局务会议审议同意,现将《广西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新造林项目检查验收办法(2025年修订版)》和《广西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低产林改造项目检查验收办法(2025年修订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

  第一条为扎实推进全区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强化油茶生产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实施质量和成效,明确项目补助资金兑现依据,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关于印发广西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桂林发〔2023〕3号)要求以及自治区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自治区下达的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新造林项目(包括油茶低产林更新改造项目)的检查验收。

  主要内容包括造林用地、造林面积、种苗情况、造林质量、造林档案、造林项目图斑矢量数据、自查报告、组织管理等。

  主要参考《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2023)、《油茶》(LY/T 3355-2023)、《“油茶+N”复合经营技术指南(修订)》《油茶丰产栽培技术简明方案(第二版)》《营造林综合核查技术规程》(DB45/T 2643-2023)及其他有关技术规范。

  人工起源的乔木林地、竹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等商品林地,以及园地等非耕地国土资源。

  1.通过国家或自治区品种审(认)定且适宜当地种植的油茶良种,来源符合有关规定,档案齐全。

  2.经自治区林业局同意用于试种示范的非良种油茶品种。试种示范方案须经自治区林业局同意,由试种示范方与品种选育方签订协议且苗木档案齐全。

  苗木质量:应使用2年生以上大杯苗造林,苗木容器规格为直径≥12厘米、高≥16厘米,苗木质量指标应达到苗高≥50厘米、地径(嫁接口以上)≥0.5厘米,分枝3个以上,冠幅20×20厘米以上,根系发达,形成良好根团,苗木均有花蕾或果实。优先选择3年生一级大杯苗造林,苗高≥100厘米、地径(嫁接口以上)≥1厘米,分枝9个以上;其次选择2年生一级大杯苗造林,苗高≥60厘米、地径(嫁接口以上)≥0.6厘米,分枝5个以上。苗木均应生长健壮、无检疫对象。

  整地质量:造林地根据立地条件,选择全垦整地、带状整地或穴状整地。挖坎规格符合规程要求,无杂草杂灌,评价为“好”;挖坎规格未严格按照规程要求实施,但不影响苗木生长,评价为“中”;未按照油茶栽培技术规程要求整地挖坎,苗木生长差,评价为“差”。

  造林密度:造林密度控制在53~74株/亩。根据地形地貌实际情况和油茶品种特性选择合理的造林密度,株行距可选择2.5米×4米、2.5米×5米、3米×3米、3米×4米、2米×5米、2米×6米等,在保障最低造林密度的前提下,宜疏不宜密,确保林地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造林成活率和造林保存率:造林成活率是指造林后当年单位面积成活株数与造林总株数之比(取整数)。油茶造林小班(地块)造林合格评定标准:成活率≥85%为合格,41%≤成活率≤84%为待补植,成活率≤40%为造林失败。成活率调查允许误差为±2%。

  造林保存率是指造林后第二年单位面积保存株数与造林总株数之比(取整数)。油茶造林小班(地块)第二年合格评定标准:保存率≥85%。保存率调查允许误差为±2%。

  苗木生长:检查油茶苗木枝条、叶子生长情况。枝条、叶子健壮,无病虫害,评价为“好”;部分枝条叶子存在枯黄现象,经抚育管护后可恢复正常生长的,评价为“中”;苗木枯萎、死亡或病虫害严重,评价为“差”。

  管护措施:检查是否按照《油茶》(LY/T 3355-2023)规范开展抚育管护。积极采取除草、施肥、覆盖地膜等管护措施,林地无杂草杂灌,适合油茶营造的生长环境,评价为“好”;采取除草、施肥等管护措施,但实施效果较差,林地仍然存在杂草杂灌或苗木生长缓慢情况,评价为“中”;无管护措施,杂草杂灌已严重影响苗木生长,评价为“差”。

  油茶造林档案齐全、信息完整,评价为“好”;油茶造林档案部分缺失,信息不完整,评价为“中”;未建立油茶造林档案,评价为“差”。

  造林地块应以小班为单位,以新造林和单一树种的用材林、珍贵树种、经济林、林下农林作物为对象开展复合经营。油茶种植密度不低于53株/亩,伴生树种对油茶种植影响应为“上不遮光、下不抢肥、采伐不压损”。具体要求以现行有效的“油茶+N”复合经营技术指南文件为准。

  对当年完成的油茶新造林地块形成的造林项目图斑矢量数据,相关要求参考《造林绿化落地上图技术规范》(办生字〔2023〕6号)执行。自查提交的矢量数据以“县代码(或区直林场代码)_县名(区直林场名)_(年度)造林项目图斑矢量数据”命名。

  检查县级自查报告是否严格按照检查验收办法规定的大纲编写,内容是否完整,图表数据是否齐全。

  第七条广西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新造林项目检查验收实行县级自查、自治区核查两级检查验收方式。自治区直属国有林场(以下简称“区直林场”)的场内、场外造林自查验收由区直林场参照县级自查验收程序进行,场外造林自查结果报属地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复核。

  (一)县级自查。县级自查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每年适时组织完成。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对当年油茶新造林地块逐个开展自查验收、对上一年油茶新造林地块逐个开展复查验收,形成造林项目图斑矢量数据,编写自查报告,于次年3月底前将县级自查报告和市级审查意见提交至自治区林业局。

  (二)自治区级核查。根据各市、区直林场提交的自查成果和审核情况,于次年6月底前完成自治区级核查。

  (二)自治区级核查。原则上覆盖当年和上一年度实施油茶新造林的所有县(市、区)和区直林场,新造林地块的检查方式为抽查,抽查地块的数量和面积要求不低于该县(市、区)和区直林场自查完成小班数量和面积的5%。

  主要核实造林用地是否符合本办法第六条(一)造林用地地类要求,是否占用耕地、永久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地核心区或缓冲区等。如造林地类不符合要求或占用耕地、永久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地核心区或缓冲区等,应予以扣除。核实数据来源如下:

  采用无人机航测技术、GPS定位测量或地形图外业勾绘等方法,通过ArcGIS软件内业测算来确定实施面积。面积均以水平面积计,以亩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

  (一)县级自查。主要核实造林面积、合格面积和符合补助标准面积。造林面积是指实施主体申报的造林完成面积;合格面积是指达到造林合格标准的面积;符合补助标准面积是指满足本检查验收技术标准及要求的面积。

  (二)自治区级核查。当核实的小班面积与该小班县级自查上报面积相差±5%以内时,认可上报自查面积,否则以核实面积为准。如核实造林地点与自查地点存在明显位移,造林面积不予认定,核实面积和造林合格面积均计为0。

  (一)苗木来源调查。通过查阅造林地块苗木“两证一签”(质量检验证书、检疫证书、良种苗木标签)等档案材料,确定苗木来源是否清晰、苗木是否为良种、品种是否适合当地种植等情况。

  (一)样地(样行)布设。样地或样行根据造林地块苗木定植情况,均匀布设在有代表性的区域。样地类型为带状样地,采用机械布设方式,带宽5米,样地数量按地块应调查的面积确定,每个地块应不少于3块样地;样行数按地块应调查的面积确定,每个地块不少于3行。样地和样行面积应满足如下要求:

  当造林地块面积在100亩(含100亩)以下时,样地及样行面积应占地块面积不低于5%;在100~450亩(含450亩)时,样地及样行面积应占地块面积不低于3%;在450亩以上时,样地及样行面积占地块面积应不低于2%。

  1.整地质量。实地综合评价样地或样行的整地质量情况,评价挖坎规格是否符合造林作业技术规范要求,有无杂草杂灌等。

  2.造林密度。在样地或样行内统计造林总株数或测量行间距,计算单位面积造林株数。

  3.成活率(保存率)。在样地或样行内统计成活(保存)株数,计算成活(保存)株数与造林总株数的比值作为成活率(保存率)。

  5.管护措施。实地综合评价样地或样行内的管护情况,检查是否实施除草、施肥、覆盖地膜等管护措施。

  “油茶+N”检查。采用本办法“第十二条(一)样地(样行)布设”方法调查油茶新造林和伴生树种造林密度,综合评价伴生树种是否符合“油茶+N”模式要求。

  通过资料查阅的方法检查提交的小班档案材料是否齐全,检查县级自查报告是否严格按照检查验收办法要求编写,检查是否落实项目负责机构及人员。

  广西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新造林(包括油茶低产林更新改造)检查验收调查表、造林项目图斑矢量数据、县级自查报告等。

  广西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新造林(包括油茶低产林更新改造)检查验收调查表、广西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新造林(包括油茶低产林更新改造)检查验收综合评分表,自治区级核查报告等。

  (二)造林面积合格率=(自查造林合格面积/自查造林完成面积)×100%;

  (三)符合补助标准面积合格率=(自查符合补助标准合格面积/自查造林完成面积)×100%;

  (一)项目的实施情况,包括计划任务、项目管理机制、组织实施形式、项目资金筹措等。

  (三)自查结果,分述各检查指标的计算结果,重点说明项目完成面积、合格面积、合格率、任务完成率、符合补助标准面积合格率、苗木情况、造林质量、造林项目图斑矢量数据档案管理等。

  面积核实率=(∑抽查地块核实面积/∑抽查地块自查上报完成面积)×100%。

  核实造林面积合格率=(∑抽查地块核实合格面积/∑抽查地块核实面积)×100%。

  核实符合补助标准面积合格率=(∑抽查地块核实符合补助标准面积/∑抽查地块核实面积)×100%。

  县级综合评分=任务落实评分+面积核实率评分+(核实)符合补助标准合格率评分+造林地块综合评分+造林项目图斑矢量数据评分+自查报告评分+组织管理评分。

  (一)项目实施概况。包括自治区下达计划任务情况、项目实施方案、项目管理机制、组织实施形式、县级自查工作情况及结果。

  (二)核查工作概况。包括抽查小班(地块)数量及抽查比例情况,核查工作过程以及需要解释说明的其他情况。

  (三)核查结果。主要包括项目完成面积、合格面积、符合补助标准面积、任务完成率、造林面积合格率、符合补助标准面积合格率、苗木情况、造林质量、造林项目图斑矢量数据情况、档案管理等,以及分述各项核查指标计算结果,重点为核实面积、面积核实率、核实合格面积、核实面积合格率、符合补助标准面积、符合补助标准面积合格率等。

  (四)分析评价。总结分析被抽查县(市、区)、区直林场油茶造林质量监督管理、档案管理等方面好的经验做法,并用实例、图片和数据,分析评价项目实施情况。

  将自查(核查)报告,外业调查图、造林项目图斑矢量数据、统计汇总表等按工程档案管理规定立卷归档。

  附表:1.年度广西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新造林(包括油茶低产林更新改造)检查验收调查表

  2.年度广西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新造林(包括油茶低产林更新改造)检查验收综合评分表

  3.广西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新造林(包括油茶低产林更新改造)评分细则表

  第一条为顺利推进全区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强化油茶生产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成效,明确项目补助资金兑现依据,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关于印发广西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桂林发〔2023〕3号)要求以及自治区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中央及其他油茶低产林改造项目无专门检查验收方面要求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主要内容包括改造用地、改造面积、改造质量、改造档案、“油茶+N”模式、低产林改造项目图斑矢量数据、自查报告、组织管理等。

  主要参考《油茶》(LY/T 3355-2023)、《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简明方案(第二版)》《营造林综合核查技术规程》(DB45/T 2643-2023)及其他有关技术规范。

  低产林改造分四种改造方式,每种方式都实行100分打分制,合计得分85分以上为合格。具体如下:

  调整密度(40分):砍除灌木及老、残、病株,适当间伐、补植。调整后的油茶林每亩保留53~74株,树冠不交叉重叠,郁闭度不超过0.7。按实施情况酌情打分。

  修剪(30分):剪除枯枝、病枝、寄生枝等,合理整形,树体内部通风透光。按实施情况酌情打分。

  深挖垦复、清除杂草、合理施肥(30分):采用全垦、带垦、穴垦等措施实施垦复,砍除林内杂草,采果后至春梢萌动前施肥1次。按实施情况酌情打分。

  穗条来源及质量(30分):使用通过国家或自治区审(认)定且适宜当地种植的油茶良种穗条,来源于我区定点采穗圃,质量符合有关规定、档案齐全,达到以上要求的,此项30分,否则不得分。

  嫁接成活率或保存率(30分):嫁接当年,每亩成活率达90%以上,嫁接第二年保存率80%以上,否则不得分。

  密度调整和修剪(20分):调整后的油茶林每亩保留53~74株,适当修剪新梢,形成合理树形。按实施情况酌情打分。

  除草施肥(20分):砍除林内杂草,采果后至春梢萌动前施肥1次。按实施情况酌情打分。

  生长质量(20分):截干第二年,冠幅0.3平方米以上。按实际情况酌情打分。

  整形修剪(30分):截干距离地面80厘米左右,选留3个以上枝条。新梢短截修剪后,枝条比例合理、分布均匀,树冠均衡发展。按实施情况酌情打分。

  密度调整(30分):调整后的油茶林每亩保留53~74株,按实施情况酌情打分。

  除草施肥(20分):砍除林内杂草,采果后至春梢萌动前施肥1次。按实施情况酌情打分。

  4.更新改造。参照《广西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新造林项目检查验收办法(2025年修订版)》检查验收。

  油茶改造档案齐全、信息完整,评价为“好”;油茶改造档案部分缺失,信息不完整,评价为“中”;未建立油茶改造档案,评价为“差”。

  对油茶低产林与用材林、珍贵树种、其他经济林进行复合套种,形成多树种、多层次混交林分。油茶种植密度不低于53株/亩,伴生树种对油茶应“上不遮光、下不抢肥、采伐不压损”。具体要求以现行有效的“油茶+N”复合经营技术指南文件为准。

  对当年完成的油茶低产林改造地块形成低产林改造项目图斑矢量数据,相关要求参考《造林绿化落地上图技术规范》(办生字〔2023〕6号)执行。自查提交的矢量数据以“县代码(或区直林场代码)_县名(区直林场名)_(年度)低产林改造项目图斑矢量数据”命名。

  参考《广西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新造林项目检查验收办法(2025年修订版)》。

  第七条广西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低产林改造项目检查验收实行县级自查、自治区级核查两级检查验收方式。区直林场的场内、场外低产林改造自查验收由区直林场参照县级自查验收程序进行,场外低产林改造自查结果报属地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复核。

  (一)县级自查。县级自查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每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适时自行组织完成。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对当年油茶低产林改造地块逐个开展自查验收、上一年油茶低产林改造地块逐个开展复查验收,形成低产林改造项目图斑矢量数据,编写自查报告,于次年3月底前将县级自查报告和市级审查意见提交至自治区林业局。

  (二)自治区级核查。根据各市、区直林场提交的县级自查成果和审核情况,于次年6月底前完成自治区级核查。

  (二)自治区级核查。原则上覆盖当年和上一年度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的所有县(市、区)和区直林场,油茶低产林改造地块的检查方式为抽查,抽查地块的数量和面积不小于该县(市、区)、区直林场自查完成小班数量和面积的5%。

  主要核实改造用地是否符合本办法“第六条(一)改造用地”地类要求。如改造地类不符合要求,应予以扣除。核实数据来源如下:

  采用无人机航测技术、GPS定位测量或地形图外业勾绘等方法,通过ArcGIS软件内业测算来确定实施面积。面积均以水平面积计,以亩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

  (一)县级自查。主要核实低产林改造面积、合格面积和符合补助标准面积。低产林改造面积是指实施主体申报的完成油茶低产林改造面积;低产林改造合格面积是指符合油茶相关低产林改造验收技术标准和要求的面积;符合补助标准面积是指满足本检查验收技术标准及要求的面积。

  (二)自治区级核查。当核实的小班面积与该小班上报面积相差±5%以内时,认可原上报面积,否则以核实面积为准。如核实低产林改造地点存在明显位移的,低产林改造面积不予认定,核实面积和低产林改造合格面积均计为0。

  (一)样地设置。样地或样行根据低产林改造苗木定植情况,均匀布设在有代表性的地段,样地设置为带状样地,带宽5米,机械布设,样地数按地块应调查的样地面积确定,每个地块不少于3条;样行数按地块应调查的样行面积确定,每个地块不少于3行。

  当改造地块面积在100亩以下(含100亩)时,样地及样行面积应占地块面积不低于5%;在100~450亩(含450亩)时,样地及样行面积应占地块面积不低于3%;在450亩以上时,样地及样行面积应占地块面积不低于2%。

  (二)改造质量检查。在样行或样地内通过实测、目测的方式,对改造质量进行打分来判定低产改造是否合格。

  (三)“油茶+N”检查。采用“第十一条(一)样地设置”方法调查伴生树种造林密度,综合评价伴生树种是否符合“油茶+N”复合经营技术指南文件要求。

  通过资料查阅的方法检查提交的小班档案材料是否齐全,检查县级自查报告是否严格按照检查验收办法要求编写,检查是否落实项目负责机构及人员。

  广西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低产林改造检查验收调查表、低产林改造项目图斑矢量数据、县级自查报告等。

  广西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低产林改造检查验收调查表、广西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低产林改造检查验收综合评分表、低产林改造项目图斑矢量数据、县级自查报告等。

  (二)低产林改造面积合格率=(自查低产林改造合格面积/自查低产林改造完成面积)×100%

  (三)符合补助标准面积合格率=(自查符合补助标准合格面积/自查低产林改造完成面积)×100%

  (五)县级综合评分=任务落实评分+面积核实率评分+(核实)符合补助标准合格率评分+低产林改造地块综合评分+低产林改造项目图斑矢量数据评分+自查报告评分+组织管理评分。

  (一)项目的实施情况,包括计划任务、项目管理机制、组织实施形式、项目资金筹措等。

  (三)自查结果,分述各检查指标的计算结果,重点说明项目完成面积、合格面积、合格率、任务完成率、符合补助标准面积合格率、改造质量、“油茶+N”复合经营、低产林改造项目图斑矢量数据、档案管理等。

  面积核实率=(∑抽查地块核实面积/∑抽查地块自查上报完成面积)×100%

  核实低产林改造面积合格率=(∑抽查地块核实合格面积/∑抽查地块核实面积)×100%

  核实符合补助标准面积合格率=(∑抽查地块核实符合补助标准面积/∑抽查地块核实面积)×100%

  县级综合评分=任务落实评分+面积核实率评分+(核实)符合补助标准合格率评分+低产林改造地块综合评分+低产林改造项目图斑矢量数据评分+自查报告评分+组织管理评分。

  (一)项目实施概况。包括自治区下达计划任务情况、项目实施方案、项目管理机制、组织实施形、县级自查工作情况及结果。

  (二)核查工作概况。包括抽查小班(地块)数量及抽查比例情况,核查工作过程以及需要解释说明的其他情况。

  (三)核查结果。主要包括项目完成面积、合格面积、符合补助标准面积、任务完成率、低产林改造面积合格率、符合补助标准面积合格率、改造质量、低产林改造项目图斑矢量数据、档案管理等,以及分述各项核查指标计算结果,重点为核实面积、面积核实率、核实合格面积、核实面积合格率、符合补助标准面积、符合补助标准面积合格率等。

  (四)分析评价。总结分析被抽查县(市、区)、区直林场油茶低产林改造质量监督管理、档案管理等方面好的经验做法,并用实例、图片和数据,分析评价项目实施情况。

  将自查(核查)报告,外业调查图、低产林改造项目图斑矢量数据、统计汇总表等按工程档案管理规定立卷归档。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