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中国)官方网站-体育竞技领航者

良田有良用守护“饭碗田”—Kaiyun体育官方网址登录入口

NEWS开云新闻

良田有良用守护“饭碗田”

2024-12-24 05:41:0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废弃苗木再利用,美化乡村。本报记者牛玉娇实习生任雪晴摄

  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哈拉直沟乡毗邻湟水河,河道由北向南蜿蜒流淌,温润的气候赋予了这条山沟别样的色彩,师家、费家、蒋家等村子的冬小麦正拔节生长、郁郁葱葱,为寂寥的冬日增添了一丝生机。

  山沟最南端是杏元村,它是全乡离省城西宁最近的村子,也是全乡最早开始春耕的地方,在这片拥有大片良田的土地上,乡干部们展开了全乡最艰难的非粮化整治工作。

  2021年底,哈拉直沟乡开始全面摸排耕地非粮化存量面积,2022年数据显示,全乡12个村耕地非粮化存量面积达64.76公顷,其中杏元村存量最多,高达41.47公顷。

  为维护好耕地,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命线,哈拉直沟乡杏元村开展了如火如荼的非粮化整治攻坚战。

  11月11日,记者来到杏元村,站在高处望去,只见台阶状的耕地里,党员朱虎子正指挥着挖掘机穿梭其间,紧锣密鼓地清理苗木。

  哈拉直沟乡武装部长、杏元村包片领导韩生明感慨道:要不是朱虎子,这些苗木可真难倒我们了。

  贺连生说:我们村离当时的高寨镇(搬迁后改为高寨街道)很近,2011年,高寨镇征地拆迁,规划为空港物流园,园区绿化需要大量绿植,村民们为了能在家门口挣到钱,纷纷种起了苗木。

  他说,当时村民为了多种苗木,有的甚至高价流转别人的地,每亩地的租金从原来的700元涨到了3000元,全村104公顷耕地只剩下不到20公顷是粮田。

  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有人清醒,趁机卖掉了苗木;有人执迷,仍在等待转机。

  许多人一种就是十几年,当初的小苗子如今都长成了树林子。贺连生一句玩笑话,道出的却是事实。

  这期间,新冠疫情流行,国际农产品市场供给不确定性增加,这让杏元村民刻骨铭心,也让大家认清了现实。

  村民朱永满当时将家里的0.6公顷耕地全部种上了苗木,他说:地里多年不种粮,有些村民的存粮早就吃完了,疫情期间只能委托村干部给他们想办法,那时候,大家才线;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为了强力推进非粮化整治工作,哈拉直沟乡党委、政府成立了乡村两级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包片领导具体抓、乡村干部实地抓的工作机制。

  通过党委领导、支部发力、党员带头、干群协作的党建+工作模式,杏元村的党员干部率先清理自家苗木,村民也纷纷拿起铁锹干了起来。

  看着平整后的田地,杏元村76岁的村民代彦金欣慰地说:看着别的村那些绿油油的冬麦,我也想早点种上庄稼。耕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地里种上粮食,比啥都强!

  可是,苗木清退过程中,面积较大的苗木林给留守老人和小孩的家庭,带来了难题。

  4年间,韩生明和村干部们找过采购苗木的老板,但苗木早就过了收购最佳时期,想过人工一棵一棵挖,但既没人力也没时间,也租过挖掘机,挖掘机连机带人一天费用达1800元,还收效甚微……

  他安排两名员工操作两台挖掘机,每天下地清理苗木,已持续了半个多月。为加快清理速度,他还自费改装了挖掘机铲斗,现在每天可以清理七八亩,效率极高。

  党委牵头、支部推动、大户带动的整改机制,为杏元村有力推进非粮化整治工作添了新动能。

  今年是非粮化整治的最后一年,四年后的今天,哈拉直沟乡耕地非粮化存量面积大幅下降,从64.76公顷减少到2.54公顷。

  不仅如此,三年间,哈拉直沟乡植树16万株,今年就有6万余株采用的是非粮化整治中的废弃苗木。

  哈拉直沟乡党委书记藏仁尚说:非粮化整治关乎老百姓的吃饭问题,现在村民都迫切地期待复垦复耕,等到那一天,良田有良用,就是真正造福后代了。

搜索